來源: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:陳學容 作者:記者 劉沖 劉婷 王新莒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19 22:08:38
云陽網(wǎng)訊(記者 劉沖 劉婷 王新莒)幾年前,黃石這片熱土成為了我縣高鐵規(guī)劃所在地。如今,高鐵似蒼龍,盤旋入新城。從豬兒梁至高鐵站,這段全長5.4公里的濱河地帶,一座公園初露芳容,好似待嫁女子,美且嬌羞。
作為高鐵新城到云陽縣城的第一座城市公園,白兔井公園的出現(xiàn)也成為了向廣大游客展示大美云陽的第一張名片。這座占地7.7萬平方米的新生公園,區(qū)域內(nèi)富產(chǎn)鹽礦資源,遂以云陽著名古鹽井——白兔井為名,意在突出我縣悠久的井鹽歷史。而整個公園更是以濱河風情、活力綠道為主題,打造出了一條休閑式、互動式、開放式的健身步道。園內(nèi)還配備了直飲水、衛(wèi)生間、休閑座椅、服務驛站等便民設(shè)施,讓市民和游客在綠水青山間,既可休閑觀光,又可健身娛樂。
秋日清晨,澎溪河畔,綠草茵茵,樹木蔥蘢。就在這一河碧水、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中,一條“紅龍”彎彎曲曲地延伸著,直至高鐵新城。在澎溪河大橋下方,“紅龍”一分為二,一條沿河彎曲,一條順路延展,白兔井觀景平臺便藏于兩者交叉間。放眼望去,整個觀景平臺,綠植環(huán)繞,鮮花滿地,就算車輛轟隆而過,也驚不起正在花叢中翩躚的彩蝶。
“以往下雨就是泥巴路,天晴就是光“灰”大道?,F(xiàn)在公路、步道修好了,我們早晚出來散步,心情都舒暢多了。 ” 一邊賞景,一邊與好友閑聊,黃石鎮(zhèn)居民湛北平直夸現(xiàn)在變化真大。
平臺臨河邊,一口不起眼的八卦井靜靜地沉睡著,望及一眼,耳畔仿佛能聆聽到來自千年前的歷史回音。
“白兔井觀景平臺,是我們以云安第一古鹽井——白兔井來命名和打造的。這口八卦井,便是復原的云安白兔井,它的整個形式和云安白兔井是一樣的?!痹脐柇h(huán)湖綠道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何丹介紹,白兔井這一名字的由來也頗具傳奇色彩。相傳,劉邦和樊噲路過云安,樊噲去攆一只白兔,攆到一塘水的地方,白兔失蹤了,樊噲無意間嘗到水是咸的。其后,劉邦與扶嘉相遇洞口,扶嘉勸劉邦早定三秦大業(yè),劉邦令扶嘉掘井煮鹽,由此建成了云安第一口鹵井——白兔井,拉開了云安煮鹽的歷史帷幕。
沿著白兔井觀景平臺一直向前,左側(cè)山清水秀,右側(cè)車水馬龍,徜徉于環(huán)湖綠道上,舒暢之感一半歸于身體,一半歸于心靈。不知不覺間,一處亮紅的大樹造型景觀便映入眼簾,再稍稍往前,一塊巨大的石頭上印刻著“三三臺”三字,此處便是環(huán)湖綠道終點——三三臺觀景平臺,由此抬眼望去,鄭萬高鐵云陽站顯得格外耀眼。
“三三臺觀景平臺是整個綠道的一個重要景觀節(jié)點,它寓意環(huán)湖綠道全長33公里,“三”在漢語中代表著神圣、忠誠、敬重和高雅。而這棵紅色的生命之樹,如同一縷熊熊燃燒的火焰,象征云陽人民的拼搏進取精神?!?何丹說。
一口八卦古井,賦予了云陽兒女勤勞堅韌、自強不息,尚志崇文、開放包容的精神特質(zhì)。一條環(huán)湖綠道,繪就了云陽城美山青、宜居宜游,景城一體、山水共生的美麗畫卷。四時多云,山水之陽,萬里長江處,天生云陽正闊步。